编者按:凝心聚力谋发展,坚定信心再起航。为迎接中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现开设“踔厉奋发的五年”专栏,全方位回顾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过去五年来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发展成就,进一步总结经验、谋划未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历史是忠实的见证人。回眸过去五年,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天目湖校区党工委、天目湖校区管委会/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围绕新校区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攻坚克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今天,校区向我们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山水风光间,七秩荣光,砥砺奋进,校区五百余名教师职工、六千余名莘莘学子正秉承南航精神,以奋斗立天地,迈着势不可挡的前进步伐,走向光明未来。
筑牢发展根基,夯实建设工作大格局
非常使命呼唤非常作为。推进天目湖校区的建设发展,关键在于打破各式各样、有形无形的藩篱,需要魄力、胆力以及智力。自2018年4月9日天目湖校区奠基伊始,近五年时间,自平地建起层楼栋栋,由原野筑成书香门府。今日,校区已投入使用及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61.4万㎡,规划总占地面积近2500亩,规划各类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30万㎡;累计已为8000余名师生提供了生活、教学、研究的港湾;各项在建项目稳步推进,齐头共举。
非常作为书写非常答卷。五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校区开拓者与建设者们深深扎根在皇仑村的土地上,抱着事业必定成功的信念,竭尽心力,为校筑基;他们紧紧围绕学校党委制定的目标任务,扬起双一流建设这一宏伟理想的旌旗,不懈坚守,力争朝夕。工期时间紧、建设任务重,他们自沉默中奋一身之勇,于平淡处谱建设长诗。校园建设情况复杂多变,他们就勤寻访、细察证、广征询,为争取学校最大利益、满足最多实际需求积极斡旋。五年来,建成了面积超49万平方米的高质量实验区域,交付公寓楼床位数9800余张、餐厅座位数4500余个、教室座位数11000余个、办公面积4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和航体训练场等约7.2万平方米。
非常答卷彰显非常担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天目湖校区的开拓者与建设者中,涌现了许多团结奋进、辛勤奉献的团队,校区规划与建设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团队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在他们中,既有具备丰富基建经验的中坚力量,也有项目建设与管理实战经验扎实的老将。他们以“担当之力”将蓝图变为现实,稳步推动校区建设发展。奠基仅四百天,天目湖校区一期建设项目正式交付;2020年11月5日,第二批约4.7万平方米建筑,包含工培中心楼、行政楼及室外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北区二期学生公寓楼、食堂、教学楼、行政楼、工程训练中心配楼等计8栋单体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他们用高质量、高标准的工程建设,不断刷新着“南航速度”。“把各部门的要求变成建设的标尺,把各学院的需要变成我们的所求”,校区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江波如是说。
无数的变化发生在天目湖这片沃土,无数的欣喜诞生在这片充满凝聚力的地方。在校地合作方面,天目湖校区聚焦服务溧阳市地方发展,进行了大量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科研平台打造及配套产业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等工作。2022年11月8日,天目湖校区南区建设启动、天目湖碳中和技术研究院签约揭牌。校地双方立足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合作,立下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里程碑。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王勤教授进入溧阳市“天目英才榜”,以高教资源助力溧阳智造中“创新气质”的营造。
聚焦内涵发展,推进校区治理体系升级
天目湖校区自2019年9月正式启用以来,从运行初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统筹全局、全面推进,再到校地联动的系统集成,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五年逐梦前行,“建设更好的天目湖校区”迈出伟大征程的关键一步,让师生在校区生活得更加便捷成为现实。自2019年天目湖校区启用以来,校区管委会始终秉承着“为师生解难,让师生方便,使师生得益”的服务精神,针对各类急难愁盼事项,新设南山苑图书馆科技分馆、东篱苑图书馆文艺分馆,增加近400个阅览自习座位与3万册藏书空间。在校区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统筹调研相关学院的教师、辅导员、教务员办公室,信息类学院专业基础实验室及科创空间,校区学生组织及社团活动用房等用房需求,协调公用房近3000㎡。在校园内设置师生服务大厅,含括服务窗口16个,可办理财务报销、全国居民身份证办理、居住证受理等服务事项146项。目前,3000套教职工住宅小区已启动建设,从根本上保障校区教职工的配套生活;校区工会更是时刻关心、服务教职工,协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等事宜。
五年劈波斩浪,“以师生为中心”铸就校区发展的价值底色,让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可持续。在生活服务保障方面,充分考虑师生需求,从服务对象视角出发不断提高校区治理“软实力”:在引进生活服务网点时,牵头组织开展意向调研,充分听取师生意见;为适应校区运行发展需要,多次根据建议及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了班车班次,采取错峰上下课方案解决就餐高峰期拥挤问题,设立特色餐厅满足师生口味多元化需求。校区管委会定期组织驻区单位例会、师生座谈会,带领学生们走进校区建设一线,广泛征求学生对校区的建议与意见。一张张意见信、建议书,变成了更多的活动教室、更丰富的菜品、更舒适的运动场地。学生们的认可与肯定是校区建设者们最大的心愿。“把校园建设得更好”,校区师生因共同的心愿而紧紧凝聚在一起。
五年步履雄健,“人本化、园林化、信息化、特色化”标注天目湖校区的前进坐标,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体师生。“举安全之盾,防事故之患”,校区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监管后勤对生活服务网点进行统一管理和安全培训;针对校园安全、应急保障等方面问题,审核安全改造项立项百余项;动态完善工作机制和相关流程、制度,建立设施设备、督办督查、应急处置等专项工作台账;对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高效调配防疫物资、核酸检测配套资源,筑牢校区防控屏障;依托信息化手段,人脸支付、考勤人脸识别、门禁权限管理与申请、宿舍楼电子门锁等系统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整体安全水平受到校区师生的一致好评。
砥砺七秩初心,奋进学生教育管理征程
2019年9月,随着第一批来自民航等学院新生成为校区的一份子,天目湖校区的建设者们在欣喜之余,也感到了压力与挑战。“校区从建设到使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而文化与学术氛围的营造,也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作为整个建设过程的亲历者,天目湖校区党工委书记王伟华在谈及校园文化生态时如是说。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2021年,为适应校区学生规模的增长和校区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的需要,学校在校区设立学工办、团工委。校区学工在对标对表中寻找好方向,在深刻领悟中把握方法,开创天目湖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守正,才能培元固本,矢志不渝将立德树人事业推向前进。校区注重厚植学生红色基因与蓝色梦想,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学生党支部,结合党的二十大等契机,组织专题党课、演讲比赛、信仰公开课、实境学习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坚持名家分享师长引航,邀请叶培建、李健、孙泽洲、李中华、吴云坤等专家校友做客天目讲堂,邀请郑永安书记、单忠德校长、施大宁副校长、宋迎东副校长、刘宇雷副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湖畔有约”师生交流,深化师生互动,以名师优长经历激励青年;坚持主题教育活动潜移默化熏陶,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百年、建校七十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中国航天日举办航天嘉年华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激发青年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校区学生精神状态饱满,朝气蓬勃。
创新,才能引领时代,不断拓展构建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围绕青年特点,打造“青”系列品牌。创新“青思享”青年交流平台,深挖溧阳红色资源,通过南航学子看溧阳等活动,开展现场沉浸式党课学习,让红色基因养成有亮点、有传承;推出“青科创”系列活动,举办天目湖校区首届学生科创节,发布第一季“天目启航”学生自由探索项目,开展青科创讲堂、青科创沙龙、青科创训练营、校园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初步形成融合“项目实践—科学认知—技能训练—创新素养—成果展示”全过程的天目湖校区学生科创实践育人体系,让蓝色梦想释放有舞台、有收获;成立“青·益行”学生志愿服务队,与溧阳团市委开展“百团共建青春行”校地结对,全方位对接共建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打造公益实践育人共同体,让学生在志愿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展示了南航大学生良好形象;开展“青活力”主题团日活动,持续开展湖畔嘉年华文体节、湖畔周末音乐会、阳光伙伴比赛、迎新晚会、五四火炬接力赛、新生杯系列文体活动,充分调动校区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三航文化传播能落地、可传递。
七十年薪火相传,奋发有为走向广阔未来。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的奋斗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同学们用在校区的学习时光,书写了很多优秀感人的事迹,有的已经成为年度人物、十佳青年,有的班集体成为标兵班级,这无疑是校区对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的又一次新的回应和印证。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当前,站在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建校七十周年的历史交汇点,如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校园新征程,如何为科技自立自强和江苏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等,业已成为校区新的时代课题。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越是取得成绩,越要乘势而上,推动天目湖校区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更多成果、实现更多可能。
先进思想辉映非凡事业,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过去五年,是天目湖校区党工委、天目湖校区管委会/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实现校区历史性跨越的五年;新征程上,校区将继续以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师生负责,继续书写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