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凝心聚力谋发展,坚定信心再起航。中国共产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专题网站特开设“代表心声”栏目,邀请一线教师、学生党代表,畅谈过去五年学校、院系发展变化,畅聊自身教学、科研、学习进展,畅想学校发展美好未来。
朱如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先锋、教学优秀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红杉树园丁奖”银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过去五年,一分一秒在时钟上走了一圈又一圈,经历了很多困难时刻,但南航始终凝心聚力,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校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景,学校五年的发展推动着不断向这一目标前进。在学科建设方面,从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到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再到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等等成果都令人振奋。
校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校师生的工作环境有很大改善。“一校四区一港”的校区布局已经形成,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了校区间的联系与总体功能;教室设备的智慧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排除了疫情带来的困难,庆祝建校七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圆满举行。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课本、ppt到现在的动画演示、视频放映、虚拟现实技术。新技术的赋能,让晦涩难懂的理论活起来,让学生从“听”到“看”的被动接受,转向从“看”到“说”的积极思维中。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也要与学生共学、共进。
从学院角度看,我们机电学院首次编纂了院史。通过系统梳理学院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多角度呈现了学院的办学成果,记录了学院在落实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政产学研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不仅增进了学院师生对学院发展历史的认知,增强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凝聚力,又能在追溯过去的同时,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共同谱写机电学院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我非常期待这次党代会的召开。希望这次党代会能够将南航的未来蓝图规划得更好,推进学校高层次高水平发展。
姚小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校教学优秀奖二等奖两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新材料合成的绿色合成与催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校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回望过去五年,学校党委着力提升科学民主依法治校水平,着力增强文化内驱力,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导带领全校师生真抓实干开创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记忆犹新的是疫情给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的挑战,老师们学会了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来保障教学,让教学与时俱进。2020年寒假,眼看着没法按时开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全体教师都行动起来,积极学习各种网络教学平台,保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一个学期过去,大家由原来的磕磕碰碰变得游刃有余。三年来,老师们也发现了网络工具对传统线下教学的重要加成作用,增加课上课后练习、教学视频、教学资料分享,教学效果倍增,也使我们的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和积累。“疫”去春来,现在学校已全面开展线下教学,校园里生机盎然。
这五年,随着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专业和学科建设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专业建设方面, “双碳”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催生了大量的“双碳”人才需求,我们应势而动、乘势而上,以电化学储能为主要班底,建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新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通过学校的“卓越理科”建设计划,有力支撑学校“双一流”学科,我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夯实基础研究,聚焦学科前沿、注重交叉融合与理工结合,形成了材料化学、能源化学、光电催化、合成化学等四个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方向。
能以党代表身份参加中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我深感荣幸。全体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打造“国之大材”,为建设材料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材料人的力量。
丁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民航学院副教授、专聘研究员,曾获得民航局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称号,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近年来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民航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二)等省部级科技奖。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距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已有五个年头,这五年,我们一起成功闯过了疫情的艰难时刻,不断见证着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著,“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校四区一港”的宏阔蓝图徐徐展开,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凝聚人心、积蓄力量。作为民航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五年来,我也亲历着学院的发展与巨变。忘不了2019年学院搬进了新的民航大楼,办学条件焕然一新;忘不了2020年B737-500型飞机从美国经过三个起落飞抵南京落户天目湖校区,学生们坐在飞机旁学飞机,难掩兴奋与激动;忘不了2021年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学院全面战略发展规划提振信心催人奋进;忘不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成绩带给我们喜悦和鼓舞!五年来,学院新增了多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在民航行业内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学院的发展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自由成长的空间,在学院的支持下我获得了民航局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称号,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紧跟时代步伐,将自身发展融入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建设之中,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民航学院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和我的同事都在为此奋斗。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全校广大师生的热切期盼中,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感谢学院广大党员同志的信任,有幸再次成为一名党员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倍加期待。我会行使好自己的代表权利,积极传递大会声音,相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代会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王正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数学矩阵理论与计算及应用。曾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南航教学优秀一等奖”“特别奖教金一等奖”“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等荣誉和奖项。
非常荣幸再次当选学校党代会代表。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学校坚持“一个中心、五路并举”战略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上,抓住了新机遇、取得了新发展。我们看到,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跃上了新高度,办学空间走出了南京城,人才发展形成了新机制,外部资源拓出了新局面。
作为一名数学基础学科的老师,我们看到了数学学院的成立、数学学科高层次师资的引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的落地、数学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等新成效。同时,作为一名数学基础课程教师,非常高兴地感受到,全校上下对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视与认识,都达到了新的境界。同事们这些年越来越投入教学、敬畏教学、研究教学、发展教学。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在南航一线教学岗位上工作了快二十五年了,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教到老、学到老”,尤其是这几年,我学习了依托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实践了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建设了新形态重点教材、主持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了一流本科专业。踏实守好自己的这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我深感好之乐之。
我们切身感到,学校的发展成效持续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让我们在南航潜心教书、静心科研、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相信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的召开,必将引领全校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不懈努力、奋勇前进。
阿恩克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江苏省互联网+大赛省二等奖等荣誉
我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从2017年入学以来,深刻体会到了学校的发展变化,这五年不仅是学校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也是我个人不断成长、实现跨越的五年。
我出生在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幼年时家庭的生活压力使我萌生过退学的念头。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下,我才有机会继续求学。当我以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身份考取南航、来到学校之后,我发现学校对我们少数民族学生非常关照,不仅设立了基础课程的民族班,还经常通过学支中心帮扶我们的学业,学院也通过红石榴少数民族工作坊这一平台,从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生涯规划、素质拓展等方面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来之不易的求学经历和老师们的关心关爱让我逐渐意识到要尽自己所能回馈大家。我加入了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也成为了“红石榴”少数民族工作坊的负责人之一,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同学交往交流交融。在我的家乡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走出大山,于是我创建“一心彝意”支教团队,连续三年带领小伙伴们回到大凉山支教,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经管学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让我更易于关注到社会热点话题,我家乡因为交通闭塞导致农产品滞销,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所学的国贸专业恰好可以发挥出优势。2019年我发起农产品“代言人”计划,帮助农户推销农产品,与许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达成订购协议;在疫情之下,我又带领团队线上直播带货,带动15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一同参与,共同助力脱贫攻坚之战。
如今作为能源软科学团队的一名研究生,我期待可以通过自己在双碳减排领域的研究为学院的学科发展贡献力量。非常期待学校党代会的召开,希望能够和来自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们一起讨论我最热爱的母校的发展变化。